從前從前,小茹是位每週固定會慢跑三次的上班族,平時除了跑步並沒有其他運動嗜好。在一個清風徐徐的夜晚,心情愉悅的小茹一時興起多跑了半小時,當下沒有不適,但隔天早上起床覺得膝蓋外側緊緊的,但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不以為意的小茹依然維持每週慢跑三次的頻率,殊不知一個禮拜後不適感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嚴重,休息不跑症狀會減輕,但一慢跑症狀就又出現了...

什麼?聽起心有戚戚焉?其實有可能是你的髂脛束在抗議啦~

 

髂脛束?啥米碗糕?

   是我們大腿外側非常強韌的一束肌腱,從我們骨盆的肌肉-闊筋膜張肌與一部分的臀大肌延伸出來,一路往下經過髖關節與膝關節,最後座落於小腿脛骨外上方。

 

長在大腿外側的肌肉與肌腱...啊我知道!它是幫助大腿打開的動作對吧?

    髂脛束雖然在大腿外側,但它比起相連的肌肉長很多,比起其它肌腱也較堅韌,以至於當上方的肌肉在收縮時,髂脛束跟著移動的幅度很小。

   所以髂脛束主要的功能並非把我們的大腿打開,而像是將下肢串聯起來的橋樑,傳遞髖部、骨盆帶的肌肉張力,保持我們在走路、跑步等活動時,身體不會往兩側傾倒,維持在良好排列的小幫手。

為甚麼我的髂脛束會有問題?是我平時待它不薄嗎?

   髂脛束的問題常見於喜歡慢跑或是自行車選手,因為長期於單一平面「前後」的運動,負責穩定的髂脛束也必須非常努力地工作,但訓練、伸展卻很少照顧到它,總有一天受不了就罷工抗議啦!
 

矢狀面的各種活動。  慢跑、自行車通常會活動到我們身體三平面中的前後平面較多,此身體平面也在解剖學中稱為「矢狀面」

 

  就像龐大的車流量往返在橋樑上,卻沒有好好維護與加強橋樑的結構,總有一天會承受不了而倒塌。

   與髂脛束相連在骨盆帶的肌肉-臀肌闊筋膜張肌, 就是負責結構加強的肌肉,而這些肌肉的無力或是緊繃(以下統稱失能),都會造成髂脛束的張力提高,進一步產生膝蓋的疼痛。

 

也不是每個慢跑的人都會有欸...那什麼樣的人較容易有這種問題呢?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訓練只注重在單一前後平面的訓練,沒有顧及其它平面容易會有這樣的問題,還有幾點我們可以注意一下:

 

1. 熱身不足&沒有收操

   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後的緩和、伸展,是許多人知道,卻沒什麼人做得到,做好熱身與伸展,不單是髂脛束症候群,還可以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

 

2. 站立姿勢

   我們可以從站姿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假如足部呈現扁平足小腿與大腿朝內扭轉,也就是下肢呈現X型排列的話,就會增加髂脛束出問題的風險。

 

3. 走路步態

   動態的評估相較靜態姿勢更能表現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我們可去觀察走路時是否有出現像企鵝一樣的走路方式,骨盆左右的晃動非常明顯,這樣就會造成髂脛束額外的負擔,更別說在這樣的狀況下跑步或運動了。

那要怎麼去改善或是預防髂脛束症候群呢,就讓下篇文章來仔細的告訴你吧!

 

動次動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hind the PT 的頭像
    Behind the PT

    脫下白袍的物理治療

    Behind the 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