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髂脛束症候群下集終於來啦!忘記上集了我來幫你複習http://behindthept.pixnet.net/blog/post/282687588
要想改善髂脛束症候群,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下手,筋膜放鬆與身體訓練,我們必須先將原本過勞的肌肉們讓它放鬆休息,再將罷工的肌肉群們叫醒,最後便是全身性的整合運動,才能讓我們放鬆與訓練完的部位能真正融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或是專項運動中。
久違的髂脛束症候群下集終於來啦!忘記上集了我來幫你複習http://behindthept.pixnet.net/blog/post/282687588
要想改善髂脛束症候群,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下手,筋膜放鬆與身體訓練,我們必須先將原本過勞的肌肉們讓它放鬆休息,再將罷工的肌肉群們叫醒,最後便是全身性的整合運動,才能讓我們放鬆與訓練完的部位能真正融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或是專項運動中。
「為什麼他學識經歷都這麼高會心肌梗塞?」親友聽到這個錯愕的消息第一個直覺反應。
「沒注意到血壓、長期壓力太大、缺乏運動」這次住院才發現以前疏忽血壓的重要,而工作、家庭的壓力在閒暇之餘想休息的念頭比運動帶來的好處來的大多了。
我們都知道大腦是個非常複雜的構造,每個人打從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大腦就開始發展,包含形狀、大小、構造等。然而,我們也在成長過程中,常常聽到左腦發展...、右腦發展...;同樣的,我們人之所以可以做任何的動作,或是有任何的感覺,也跟我們的大腦息息相關。
有一天小編評估到一個小兒麻痺個案,他是一位來自澳門的移民大哥,他用很開心得語氣跟我說,小弟弟你知道你們台灣是輪椅的王國嗎?
在其他國家取得輪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台灣卻唾手可得。可見輪椅對我們的重要性,對於步行沒有效率或是沒有能力行走的人,輪椅就是他們的雙腳。
就拿鞋子當比喻好了,當我們在買鞋的時候我們會依需求選擇不同的款式,像是球鞋、皮鞋、拖鞋等等;Jordan 打籃球必須穿籃球鞋,但當他想去沙灘走走,那一定就會有其他選擇。
從前從前,小茹是位每週固定會慢跑三次的上班族,平時除了跑步並沒有其他運動嗜好。在一個清風徐徐的夜晚,心情愉悅的小茹一時興起多跑了半小時,當下沒有不適,但隔天早上起床覺得膝蓋外側緊緊的,但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不以為意的小茹依然維持每週慢跑三次的頻率,殊不知一個禮拜後不適感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嚴重,休息不跑症狀會減輕,但一慢跑症狀就又出現了...
什麼?聽起心有戚戚焉?其實有可能是你的髂脛束在抗議啦~
坐姿是現代人最常出現的功能性姿勢。當你連坐都坐不穩的情況下,大多數的功能性訓練是無法執行的!
假如你現在正是坐在椅子上,可以稍微檢查一下自己的坐姿:背要貼椅背,腰部自然微前凸,骨盆不旋轉或傾斜,大腿與椅面接觸,膝關節約90~100度,椅背椅面角約100度左右,若有扶手肘關節稍微維持大於90~110度…
哇~叫我們維持這個坐姿3小時,保證不到10分鐘就想翹二郎腿,或想放鬆往後躺之類的偷懶動作,相信很多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們,現在的坐姿也是整個癱在沙發、椅子或是床上吧…
每個人每年多多少少都有幾次感冒,輕則咳嗽鼻塞,重則發燒全身無力。想必大家都不喜歡生病,會想辦法來減輕症狀,不論是西醫中藥,還是雞湯大補丸,每個人會選擇自己覺得有用的方法。
以前的觀念總會覺得「生病了,就是要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呀!」,盡量減少活動、降低體力耗損,才能讓身體好好休養,與病魔奮鬥。但從物理治療的角度來說,長時間臥床對於身體的傷害其實不小,肌力的流失、心肺耐力的下降,都是很麻煩的問題;整體熱量消耗降低,會造成新陳代謝速度下降,身體對抗病魔的能力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當你生病時,躺著休息很久,還是要下床活動一下哦!蛤?你說隨便亂動就可以了嗎?不急不急,就讓小編慢慢針對不同症狀來告訴你該怎麼動。